当前位置: | 首页 | >>学生之家 |
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培养高铁“大国工匠”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6-09-07 阅读:次
“90后”巢杰在中国中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总装车间内,熟练地操控着公司价值百万的焊接机器人,成为众人羡慕的对象。
“产业报国,勇于创新,为中国梦提速,这是我们第一代高铁工人共同的梦。”巢杰说,2010年7月从常州铁道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后,在较短时间内,掌握了较高的现代焊接技术,一跃成为公司最年轻的“技术能手”。
如今,成为“常州市技术状元”的小巢,已是公司轨道交通新产品焊接试制的干将,2014年他还被授予了“常州市五一劳动奖章”称号。经他手生产的机车,所有焊缝完全符合各国工艺技术要求。常州制造的高端内燃机车正成为疾驰在“一带一路”上的“中国动力”,一路向前。
这名常州职业教育自己培养出来的“大国工匠”,折射出常州铁道高职校改革发展的成功之路——“对接轨道产业、校企深度融合、服务地方经济”的现代职业教育改革模式。
优化调整专业结构
被誉为“蓝领摇篮”的职业教育,与产业贴得最近,和就业走得最紧,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在全面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当下如何走出新路?这是摆在我市高职学校面前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该何去何从?
“专业必须跟着产业转!”该校党委书记史小余一语中的道出了职业教育的出路,“专业设置是否对接产业链,是否为行业产业提供有效的服务,是职业教育生命力能否持久的关键因素。”
为此,学校从2012年起,党政领导连续三个暑假带队深入中车集团、上海铁路局、省内各城市地铁公司等企业调研,摸准了轨道交通产业发展趋势,对专业发展主动进行超前调整和规划。
该校围绕轨道交通产业,采取“增、转、并”等措施,大刀阔斧优化调整专业结构。学校五年内新增和改造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检修、理化测试与质检技术等专业。
经过优化调整后,目前学校逐步形成了轨道交通管理服务、轨道交通车辆制造检修技术、轨道交通机电技术等特色专业群,主动聚焦和服务于区域轨道交通行业企业和城市地铁建设运营,形成了全面对接区域轨道交通产业链的专业布局和主要服务长三角地区轨道交通产业的人才培养格局。